读《西西弗神话》

Intro

发现荒谬不是生活的终结而是生活的开始,这本书尤其要和《局外人》,《月亮和六便士》、《刀锋》一起来读。人与人之间自做牢笼,互为地狱。救赎之路是一条越过刀锋的路。

荒诞与自杀

判断人生是否值得,就是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。

知道也要做到,如果懂得了一个好的道理而不能做到,那么就需要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懂了

若真如尼采所言,一位哲学家要受人敬重,就必须身体力行,那么就能领悟这种回答的重大意义,因为言出必行,要有义无反顾的举动。

西西弗神话

西西弗神话诸神判罚西西弗将一块巨石不断地推上山顶,巨石又因自身重量再滚落下去。诸神当初不无道理地认为,最可怕的惩罚,莫过于无用而又无望的劳作。

大家已经明白,西西弗就是荒诞的英雄。这样讲,既由于他的激情,也由于他的磨难。他鄙视诸神,仇恨死亡,热爱生活,这就使他遭受了不可名状的酷刑:毕其终生也一无所成。这就是热爱这片大地必须付出的代价。

如今的工人,一生中天天劳作,干同样的活儿,这种命运也不失为荒诞。

以无限游戏者的心态看待有限的游戏

以鄙视的态度,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命运。

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,也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里洛夫一样,提供了荒诞胜利的一种样式。

没有写一本幸福教科书的意愿,就发现不了荒诞。

幸福和荒诞是同一片大地的孪生子。两者是分不开的。若说幸福势必诞生于荒诞的发现,这恐怕是谬见。荒诞感也完全可能诞生于幸福。

西西弗无声的喜悦,就全部体现在这里。他的命运属于自己。他的那块巨石是他的事。

就这样,确信一切的根源只在于人,虽然失明,却渴望看见并知道黑夜无尽头,他不停地走。巨石仍在滚动。

译后记:荒诞人的神话

他实际讲出来的内容,大大超过他要表达的意思。

真正的艺术作品总合乎人性的尺度,本质上是少说的作品

我之所以这么重视个体,只因为在我看来,个体微不足道而又备受屈辱。我知道没有胜利的事业,那么就把兴趣放到失败的事业:这些事业需要一颗完整的心灵,对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胜利都不以为然。对于感到心系这个世界命运的人来说,文明的撞击具有令人惶恐的效果。

以无限者的心严肃地参与有限的游戏,怀着崇高的心去体验刻奇文化,以出世的心去入世

恋世就是正视荒诞,体验荒诞,一步一步走在当下,在反抗的激情烈焰中行进,又回到了终点。

附录:加缪生平与创作年表

由于贫穷,我才不会相信,阳光下和历史中一切都是美好的;而阳光又让我明白,历史不等于一切。

没有种族的意识,养成独立的人格,能平易而坦诚地同各个阶层的人交往,毫无知识界常有的那种歧视和嫉妒

为了胜利的喜悦,尤其这种喜悦同拼搏之后的疲惫感觉相结合,那真是美妙极了,但同时也是为了输球之后的晚上想哭的那种傻念头。

我照惯例一夜看完,醒来之后,就拥有了一种异样的、全新的自由,到了一片陌生的土地上,犹豫着向前走。

他的内心生活的比重,开始超过社会生活。他不会抛弃,但要以更严肃的态度参与社会生活,要为自己的文学创作保留必要的精力和时间。

“没有美、爱或者危险,生活就会很容易。”

他看了克尔恺郭尔的《论绝望》,以及尼采的《人性的,过于人性的》《偶像的黄昏》。

加缪这年26岁

“观察到生活的荒谬,不可能是一种终结,而仅仅是一种开端。”

海尔曼·麦尔维尔《白鲸》

“这是人所能想象出来的最为惊心动魄的一个神话,写人对抗恶的搏斗,写这种不可抗拒的逻辑,终将培育起正义的人;他首先起来反对创世和造物主,再反对他的同胞和他自身。”

亨利·海尔在《泉水》杂志上发表文章:“加缪及其《局外人》站到当代小说的最尖端,这条道路由马尔罗开创,由萨特终结,途经塞利纳,它赋予了法国小说以新的内容和风格。”

“我不是哲学家,对理性没有足够的信赖,更难相信一种理论体系。我的兴趣所在,是探讨怎样行动,更确切地说,人们既不相信上帝,又不相信理性的时候,应当如何生活。”

“不,我不是存在主义者……萨特是存在主义者,而我发表的唯一理论著作《西西弗神话》,恰恰是反对那些存在主义哲学家的……”

“如果说地狱存在的话,依我看,它就应当像行人全穿黑服的这些无尽头的灰色街道。”

加缪、萨特、西蒙娜·德·波伏娃,他们常在巴黎圣日耳曼大街的咖啡馆见面。

他强调暴力虽难避免,但必须反对使暴力合法化的任何行为,他反对一切战争、一切残害生命的暴力形式。

“一名劳动者,无论在世界何处,面对坦克举起赤手的空拳,高呼他不是个奴隶的时候,我们若是无动于衷,那就成了什么人呢?”

在这儿我领悟了人们所说的光荣:就是无拘无束地爱的权利。——阿尔贝·加缪